云南一位位中医 努力弘扬中华文化 造福四方百姓 滇重楼助农增收 张树禄 茶树旺 摄
[size=0.426]张之道:踏千山 尝百草 兴彝药云南省著名彝族医药专家,参与我国第一部彝药专著《彝药志》和《中国彝族药学》编写及“中国彝族药物标本库建设”等工作,被评为楚雄州敬业奉献模范、“感动彝州”十大人物、“云南省荣誉名中医”、全国“老有所为”先进个人、“全国最美医生”等。 60多年前,在禄丰县小窝村的张之道看到当地群众缺医少药,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,便萌生了学医的想法,希望用自己的努力,为彝区农民群众解除病痛。自此,张之道艰难地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,向民间医生学习、向书本学习、向实践学习。他跑遍云南山山水水,采集药材标本、拜访民间医生,穷尽一生心血致力于彝医药的挖掘、整理和传承,在实际当中不断创新,经过不懈努力,使彝药有所发展。 张之道医术高超,医德高尚,总是想病人之所想,急病人之所急。始终坚持为周围人民群众看病并很少收取费用,对困难群众实行免费医治。如今,已经快90岁高龄的他仍然在门诊坐诊,参与疑难病例的会诊。 张之道不求闻达,在彝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节点建言献策,尽所能积极弘扬推广民族医药,惠及千家万户。 2022年,他获得楚雄州首届“兴楚人才特别贡献奖”,所得的50万奖金全部捐献给了楚雄州中医医院,用于支持中彝医药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。 [size=0.426]陈本善: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原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医院院长,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,发现了500多种新药,研制了100余个疗效显著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中草药组方,研制发明的四个药品被批准为国家药准字号。 陈本善,就像他的名字一样,是个善良、本色、平凡的人,对人的热情可以用“掏心掏肺”来形容。凭着对医疗事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忠诚和热爱,他几十年如一日,刻苦钻研中医理论,搜集民间单方。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,他第一时间带领团队,开始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抗击新冠肺炎;第一时间带领医务人员,开始配制针对新冠肺炎病症的大锅药和免费发放20万人次大锅药……“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”从医多年的陈本善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 他自创了双手把脉的行医方法。一经把脉,患者的病症他几乎都能准确查判,经他治愈的患者数不胜数。 从医40余年,陈本善一心扑在治病救人上,不是在单位坐诊看病、处理公务,就是扎进深山采挖药材,为救治更多人做足准备。正是这份一心为民的担当,激励着陈本善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。 [size=0.426]李伯藩:悬壶济世 终身为民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中医院原院长,他年逾古稀却初心不改,用六十余载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誓言,守护群众健康的苍生大医,先后荣获“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“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”“中国好人榜”入围者、“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”、云南省第三届“道德模范”提名奖、“云南省最美医生”等荣誉。 李伯藩出身中医世家,自幼随祖父母、父亲学医。中医药文化是祖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,李伯藩的毕生的追求,就是要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,为更多的病患者解除痛苦。 2006年6月29日,已延长了5年多工作时间的李伯藩退休了。李伯藩退休后,他放不下热爱的中医事业,也放不下广大的患者群众,婉言拒绝了省城多家大医院的高薪聘请,在自家小院里搭建起一间简易诊所,开始了义诊之路。十几年如一日开展义诊,只要患者上门,哪怕春节也照常看诊;大年初一赶30多公里路出诊;每天坚持坐诊10多个小时……作为有近40年党龄的老党员,李伯藩一辈子用医者仁心展现着共产党员甘于奉献、服务群众的品格。
集市上售卖的药根 资料图 斗转星移,沧海桑田
在一代一代的薪火相传中 兼容并蓄、创新开放的中医药 不断吸收融合各时期各民族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 理论体系日趋完善 技术方法更加丰富 在云南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中医药学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价值 焕发出勃勃新生机 中医药产业熠熠生辉
云药,底气十足! 云药,真的很牛!
|